1,中国未来的科技方面会有何突破

未来研究重点包括: ——功能基因组研究。重点开展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重要病原微生物及特殊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一个新生领域,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仍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我国应选择具有特色的领域开展研究; ——生物信息技术。我国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构建、生物信息的开发、加工、利用及生物信息并行处理方面; ——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常用的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生化反应芯片和样品制备芯片等。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我国生物芯片研究紧跟国际前沿,它将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新药筛选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也将对我国人口素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未来的科技方面会有何突破

2,我国电动汽车哪些零部件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

近期举行的2013中国车用能源论坛上,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表示,我国已经突破电动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锂离子电池性能显著提升,燃料电池性能稳步提高,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我国电池年产能200亿瓦时,是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欧阳明高回顾前三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时介绍,截至到2012年底,25个示范城市中已有2.7万辆电动汽车投入示范运营,已建立各类充换电站170座,充电桩8000多个。其中2012年推广的车辆数量相比2011年增长了1.4倍,纯电动乘用车的保有量将近7000辆。总体而言,我国客车的混合动力发展较轿车更好,而未来最有希望的是纯电动小型汽车。 “小型化加上智能化,实现车网、电网和交通网的融合。” 他说。  “我国需要加强动力电池安全性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研究。燃料电池要以耐久性研究为核心。电池供驱动、天然气提供车用电力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路径。”欧阳明高同时还表示,“十城千辆”示范应延续到2015年,而且补贴范围不再局限于试点城市,补贴对象改为整车厂。  欧阳明高透露,作为蓝天行动倡议的一部分,北京计划到2015年推广应用各类电动汽车5万辆。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涉及多个公共用车领域。到2015年,北京公共交通车辆将有1/3(约8000辆)换为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约1万辆公务、出租车将更新为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在私人电动乘用车推广方面,到2015年,北京计划新增或更新3万辆电动汽车。

我国电动汽车哪些零部件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

3,中国探测技术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中国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资源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19日在北京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技术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急剧增大,后备探明储量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为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明确提出实施“立足国内,找矿增储”的资源保障战略,向地下深部要资源是国内外最主要的战略选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地球物理探测装备和核心软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地球物理探测装备与技术落后的现状严重制约着我国矿产资源勘探的发展,也直接制约着我国参与国际资源竞争的能力。因此,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核心装备研发是深部资源勘探的迫切需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底青云说,为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实施“立足国内,找矿增储”的资源保障战略。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透视和照明”地球内部的主体手段,亦是“攻深探盲”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中国大型地球物理探测装备和核心软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中国科学院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2013年开始组织国内优势研究团队,打磨“利器”,并依据“攻深探盲”勘探流程中靶区优选、矿区勘查、矿体详查三个层面的技术需求遴选出8个子项目。这些深部资源探测装备分别是:卫星磁测载荷、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装置、航空瞬变电磁勘探仪、探矿重力仪、多通道大功率电法勘探仪、金属矿地震探测系统、深部矿床测井系统和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装备。底青云说,团队在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比如研制出航天级磁通门磁强计、质子旋进磁强计等核心部件。在8个子项目里,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装置与探矿重力仪达到实用样机水平,其余6个均达到了工程化水平。【中国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据底青云介绍,项目研制的核心部件与装备已达到推广应用,其中磁通门磁强计关键技术通过了卫星搭载试验验证,确定应用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专家组也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各系统实测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中国探测技术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文章TAG:中国  关键  关键技术  技术  中国关键技术突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