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科学什么不见了活动设计

记录表 猜想结果 实验结果 白糖 果珍 绿豆 2、幼儿的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白糖、果珍、绿豆的盒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一次性筷子若干、记录纸、五角... 相关:◇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 >>详细◇ 小班---小鸡的一家 >>详细◇ 会跳舞的罐宝宝-小班科学 >>详细◇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哇!滚 >>详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教师的操作材料:白糖、果珍、绿豆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一次性筷子(当做是搅拌器)、 大张记录纸、五角星贴纸人手一份。 记录表 猜想结果 实验结果 白糖 果珍 绿豆 2、幼儿的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白糖、果珍、绿豆的盒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一次性筷子若干、记录纸、五角星贴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观察与实验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有白糖、果珍、绿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孩子们,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教师首先拿出一杯清水和一些白糖,让幼儿猜想。 师:孩子们,如果把白糖放进水里会怎么样了呢? 幼:白糖会没有了、不见了。 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大张的记录纸上。 师:白糖会消失不见,我们就在记录纸上贴上一个五角星。 教师小结:白糖放进水里会消失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请幼儿学记。 师:那请小朋友们再来想一想,果珍和绿豆放进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4、幼儿把猜想结果告诉老师,答案一致的在记录纸上贴上五角星,若出现不一致的就先打个问号。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记录。 有的小朋友觉得果珍到水里溶解,有的小朋友则认为是绿豆,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谁在水里会溶解。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 ①请小朋友把果珍放在小水杯里,用筷子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溶解了? ②如果果珍水里溶解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五角星粘贴在记录纸上。 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会溶解的东西,我们在记录纸上贴五角星,不会溶解的就不贴,孩子们行动起来吧!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的引导幼儿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师幼共同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并把正确的结论记录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原来白糖、果珍在水里都会溶解,而绿豆是不能溶解的。 三、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又学到了新知识,就是“溶解”,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会像白糖和果珍一样,都会溶解,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动小手,做个小实验。

小班科学什么不见了活动设计

2,怎样装进瓶子里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

参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到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篓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人:“小朋友,平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www.jy135.com瓶有各种各样的。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饮料瓶。(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察瓶子 “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秘密噢!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后赶快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 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准备好。(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才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仔细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如果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在换瓶盖,老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看,颜色真的又变了,变成了?绿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楚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测。(如幼儿猜测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秘密真的在瓶盖里吗?我们拧开瓶盖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对了,盖子里有颜色。看看你瓶子里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啊?” (3)“请你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你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一个和你颜色不一样的,互相交换一下瓶盖,换好后一定要用力把瓶盖拧紧。” (4)幼儿换瓶盖(音乐响起来)。 (5)“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两三名幼儿说。 (6)结束语:“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老师来吧!我们再去换个瓶盖,试试看吧!”

怎样装进瓶子里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

3,中班科学吸气和吹气教案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活动名称:空气的力量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活动过程:一、 玩玩小吸盘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2、 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3、 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4、 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5、 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二、 玩玩饮料盒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三、 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四、 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设计:  在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开展以后,幼儿原本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就非常感兴趣,通过主题活动后宝宝更加注重的是分辨不同小乐器的声响,而对自然物豆豆与声音之间的关系这种经验是模糊的甚至没有的。我们便在自主性游戏时创设了“玩豆”区。宝宝自主地在百宝箱中找来了瓶瓶罐罐把豆豆藏进了瓶子里摇摇听听。这下瓶子里好听的声音是他们百听不厌的。今天的小组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展开活动的。让宝宝在多种感知觉中尝试听辨声音轻响的兴趣。  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摇摇、玩玩瓶宝宝,尝试听辨声音的轻响。  2、体验幼儿参与活动的快乐。  准备:瓶子内放米、云豆、积木、纸团、小数叶、棉花糖等  过程:  一、自由玩玩瓶宝宝  1、(师)呀,这么多瓶宝宝我们一起找个空的地方和它们做游戏吧。  2、幼儿自由玩玩瓶宝宝  二、看看、听听、摇摇、说说  1、(师)宝宝玩累了,瓶子宝宝也玩累了我们请瓶子宝宝也休息一会儿吧。  提问:  ·咦,这些瓶宝宝都长得一样吗?  ·看看瓶宝宝衣服的颜色一样吗?还有什么不一样?  ·瓶子宝宝里面藏了什么东西?  (师)小结:你们今天的小眼睛真亮,看到瓶宝宝都长得不一样,穿的衣服颜色也不一样,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绿的、真漂亮!呀,肚子里藏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白云豆、有米、有……  ·瓶宝宝还要表演节目了,你们小耳朵仔细听,听听他们唱歌的声音一样吗?  ·我们再来听听哪个宝宝唱得响,哪个宝宝唱得轻?  三、玩玩、摇摇、听听瓶宝宝的轻响  (师)这里还有许多瓶宝宝也会唱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听一听,谁唱歌的声音响,谁唱得轻。  四、延伸活动  我们让好朋友也来和轻轻响响玩。  活动后的反思调整  ·本次活动从选材、以及材料提供上都能体现自然,也就是说真正来源于幼儿,是在分析本班幼儿的现有经验中挖掘资源,从而把幼儿零星的生活经验给以提升及梳理。所以说只有源于幼儿的经验、兴趣才能引起幼儿更大的共鸣。  ·每次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给予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推动幼儿发展的。  ·教师还需更多地考虑分组形式,不同地教学形式对于幼儿的经验积累也有所不同。
以下为练习方法: 1、做好基本放松式的变化式——后背支撑或另一种变化式一斜躺放松。感觉舒服之后,开始缓慢而轻柔地呼吸。每一次吸气时,都逐渐拉长呼吸的长度。呼气时,也要增加呼吸的长度,使呼气和吸气的时长相等。 2、开始做呼吸练习时,先吸进正常的空气量,然后拉长呼气时间。然后,恢复正常的呼吸。再一次地正常地吸气,然后拉长呼气时间。接着恢复正常的吸气、呼气。 3、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让自己感到呼吸急促或上气不接下气。继续做一次正常的吸气,然后接着的呼气是吸气时长的两倍。吸气时数着:1,001,1,002,1,003。呼气时则数着:1,001,1,002,1,003,1,004,1,005,1,006。确保每一次长呼气之后,接着做一次正常的呼气和吸气。保持这个节奏约五分钟。延长的呼气会增加肺部的压力,并促使呼吸道扩张,让下一次吸气更轻松。这个练习对于气喘患者特别有效。 4、结束时,做几次正常的呼气和吸气,注意这样呼吸的效果。恢复基本放松式的变化式——后背支撑或另一种变化式——斜躺放松。然后轻轻倒向一边,躺在那里做几次呼吸,利用手臂帮助自己坐起来。

中班科学吸气和吹气教案


文章TAG:幼儿  儿科  科学  实验  幼儿科学小实验教案  
下一篇